close

 

甚麼才叫做「愛」的教育?

在評論那些動手的老師們前,我們該靜下來想一想.....

 

是什麼,變得不一樣了?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過得好,至少大多數是這樣的,

過得好代表的是甚麼?

在我們批評那些動手打孩子的老師們之前,

我們都該好好思考一個問題,是什麼讓老師們這麼做?

 

 

不是自己的孩子,所以沒關係?

並不是這樣的。

 

「把他教到一百分,我的責任才算完了。」

被指控打學童巴掌的補教老師說。

 

「孩子一直都不願意靜下來好好寫,而且都不準時教功課。」

被指控對學生差別待遇的某老師說。

 

也許我們的教育真的有問題,回歸到最 原點,

是什麼,讓我們的老師們這樣做?

 

一百分,真的很重要嗎?

 

 

自己在補教業任教的經驗中,看過很多孩子來來去去,

十個有九個都說是被父母逼來補習的,

我真實地還原學生的說法,不想多加著墨或是修飾,

自願前來補習的孩子,沒有。

 

唯一一個不是說被逼來的孩子,

後來我才慢慢從對話當中了解,他是希望 能夠考個好學校、好成績,

這樣,爸媽才會開心。

 

他們都很乖,但,乖並不代表乖順。

 

 

每個人都是個獨立個體,孩子也不例外,

看著他們,就好像看見我們自己的過去,

曾經青澀的時光......,我們都有過不是嗎?

 

不該因為他們只是孩子,所以不需要去考慮他們的想法,

孩子也會有他們的夢想、想做的事、擅長的嗜好,

也許對現在的台灣來說,這真的很不簡單,

適才而教、根據專長來做發展,歐美國家都不曉得施行多久了。

 

 

台灣教育太過重視「智育」的發展,

認為學歷、成績代表一個人的好壞,

姑且不論品德教育的缺失,最基本的,

孩子自己的想法我們顧慮過了嗎?

 

父母認為好的,並不代表孩子覺得好的,

但,也不是甚麼都依著孩子,

他們其實都很聰明、也很清楚,道理那些的他們聽得懂。

 

 

或許老師們不該以暴力來解決孩子的偏差問題,

不過,這些家長們真的有用心去了解,孩子的問題嗎?

 

如果不是因為太過忙碌,將孩子送至補習班,

要求老師要讓孩子考一百分,

孩子會這樣反抗嗎?老師會受不了壓力動手嗎?

 

如果不是因為太過忙碌,學校的家長日、懇親日都不來參加,

只要求老師對自己孩子要夠好、不去關注教育的專業,

孩子會這樣任性妄為嗎?老師會受不了 只好偏差對待嗎?

 

 

我並不是在為老師們說話,對於體罰,我也不贊成。

 

我只是想探究,這些種種行為發生的動機、原因是什麼?

 

養育一個孩子不是簡單的事,

有了優渥的物質的生活後,孩子的精神心靈發展就很重要,

別認為只是把他們放著,就會自己長大、了解、成熟。

 

補習班的誕生,不就是因為這些不能自己教而需要別人教的家長嗎?

送到以後,唯一的條件就是考一百分,

一百分、一百分,如果大家都考了一百分,那麼第一名算甚麼?

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當第一名,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考一百分。

 

而,考卷的設計本來就是主觀的,

這張考了一百分,下一張呢?

孩子只會淪為考試機器,然後不知道自己懂了這些知識要幹嘛,

只知道,父母看到一百分就會開心,然後會對自己好。

 

孩子,只是希望被關心、被稱讚,甚麼方式、怎麼樣都好。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去多看看他們一眼?

了解他們最擅長的是甚麼?

 

「棒球比賽得了第一名啊?很棒唷!」

「直笛比賽優等啊?真厲害!」

「海報得了佳作啊?很好啊!」

 

所以,考了第一名、得了一百分,就能代表孩子未來是快樂、是成功的嗎?

 

也請別一味地只是讓孩子去參與很多的社團,

不是父母自己覺得"好"的社團才讓他們 去,

首先,要讓他們多去接觸社交活動,

救國團冬夏令營、志工活動、各式免費的親子活動......,

先與孩子一同活動以後,慢慢去觀察他們喜歡的是甚麼?

然後,再考慮斟酌是否要讓他們去參與社團。

 

 

我看過有的父母,讓孩子學了鋼琴、大提琴、田徑......,

認為全方位學習總能有個專長是適合的,

請不要這樣,這樣難過的是孩子。

 

我問了孩子:「你喜歡哪一個?你覺得你的專長是什麼呢?」

那時候她正準備要考大學,正在思考自己的出路。

她淡淡地、沒有表情地說:「不知道耶......。」

對於專長,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當然,這是正常的。

 

 

只是我會覺得很可惜,與其這樣,不如就把經費省下來,

多去讓他們參與團康活動,與不同的人群作接觸,

學習怎麼對人處事,遇到問題要怎麼解決。

 

關於未來出路的事,就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吧!

有些人很早就清楚自己要走的路,

有更多的人,總是在跌跌撞撞中才發現自己的方向,

也許都已經過了很久,大學畢業了才找到也說不定。

 

不需要為他們想得太多,只要關注他們的成長發展就好,

孩子遇到問題了會願意與人分享、並且願意去解決,

不論是甚麼問題......。

這比她們考一百分、多才多藝還重要。

 

 

很多事情都是環環相扣,

如果我們沒有施加壓力在孩子身上,他們也不會想要反抗;

如果孩子沒有想要反抗,老師又怎會受不了動手呢?

 

如果我們多花心思「了解」孩子,也就 不需要由別人來陪伴他們;

如果不需要將他們交由別人照顧,又怎會發生為了成績體罰呢?

 

 

在批評那些教育者、老師之前,我們該好好想一下,

這,到底是誰的問題?

 

我們都是關心孩子的,但是,再多的錢財跟物質也換不來孩子的愛,

與其給他們魚吃,不如給他們釣竿、魚鉤自己想辦法,

不要過度干涉、不要過度忽視,

孩子不是小草或是什麼植物的種子,丟了就會自己長大,

長歪了就怪罪風太大、土地太小、周圍的花草太繁密......。

 

身為父母,你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喜歡甚麼嗎?

 

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是為了甚麼,我們真的用心想要懂過嗎?

還是說,只是覺得沒必要嗎?還是覺得只要考一百分就好嗎?

 

 

真實的結果擺在眼前,

後來成為社會的問題人物,那些不都是學歷顯赫、一表人才的孩子嗎?

他們也都是前途無量啊...... 

為什麼那些知識背景都不能發揮作用?

既然如此,學了那麼多的知識有用嗎?

 

應該說,有人真的讓他們明白過,知識該怎麼用嗎?

 

不需要把品行、品德教育想得如此沉重,

這樣只是又會造成一窩蜂去「學」品德教育的風潮,

這更是台灣教育的弊病跟文化背景的影響使然.......,

品德根本不需要學,那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習慣跟身教。

 

其實很簡單,請看看你的孩子快樂嗎?

人生的價值與存在感,就在於他能夠為自己為別人帶來快樂,

不只是孩子,就連我們大人也都不見得明白。

至少,不要逼迫他們盲目地去做些事情,

和他們溝通、聊一聊,先去發現他們的快樂是什麼。

 

 

而身為老師、教育者,不論遇到甚麼樣的孩子,

都有其適合的引導方式,不只是給予知識、更是要重視他們的發展。

 

體罰不見得都不好,對於某些特定學生也許適合,

但是,不要一個模式套用在所有孩子身上,

想著,反正總有幾個是可以成功的,這樣是不對的,

只會造成反效果。

 

老師,就該讓孩子們喜歡你、相信你, 進而才能教育他們,

教育,不是填鴨,而是一種經驗分享、知識傳承,

以及人生中的陪伴。

 

 

許多年以後,很多師長也讓我難以忘懷,

甚至影響了我一輩子,無論是做人處事還是個人的調適成長。

我想做的,就是這樣的老師、這樣的教育者。

 

許久以後,不記得我的名字,但至少,

會想起我說過的話、做過的事。

 

也許,默默的救了許多孩子,幫他們找到人生的方向,

這就是我最大的驕傲。

 

 

愛的教育,用愛去關注孩子、真心去了解

就能找到適合他們的方式,

孔子因才施教不就是如此嗎?

 

 

父母也好,教育者也好,你,還記得這個初衷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餛飩*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